欢迎进入童心圆官网!
新闻动态
总部动态Based dynamic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 > 总部动态>避免课堂中的无效教学
避免课堂中的无效教学
时间:2020-6-11 17:20:40浏览次数:

       “有效教学”时下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。普通教师追求“有效教学”,名家名师追求“高效教学”,然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并非易事。备课充不充分,上课精不精要,巩固及不及时,哪一环没做好,都将产生无效教学。  

       “有效教学”之所以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,引起上至专家教授,下至普通教师的普遍关注,除了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之外,实际操作的不易性也是一个原因。谁都想自己的教学有效,可尴尬的是自己的教学常常无效。“白费力”是大部分教师的常态,所以才有了专家的撰文指点,名家的开课示范。尽管上上下下齐努力,“有效教学”终究不能常实施,说明真正实施有效的教学,极其不易。  


18.jpg


       这个“不易”,可能“不易”在任何一个环节。比如备课不易,比如上课不易,还比如不易有效巩固。一句话,实现“有效教学”不是个轻松的话题,人人实现“有效教学”更是个沉重的话题。  

       仅以课堂为例,试谈“有效教学”。“有效教学”对应着“无效教学”,我们不妨逆向行动,找出课堂中的无效教学,剔除之,避免之,剩下的教学不就有效了?  

       为寻找课堂中的无效教学,我跟踪了多位老师的课堂,不跟踪不知道,一跟踪吓一跳。略举几例:  

       ★教学读书生活单元,用名人名言结课,一长串名人名言打在屏幕上,让学生反复读。实际上,学生根本看不清屏幕上的字,哼哼唧唧总也读不清。  

       ★教学《鹿和狼的故事》,师:“学完了课文,你们想对总统说些什么,想对狼说些什么,想对鹿说些什么?选择一个角度,将要说的话写在纸上。”学生凝思,也有些已经动笔。老师的声音响起“总统先生,我想告诉您,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。”不一会儿,老师的声音又起“总统先生,您真是蠢到了家,您下令打死了狼,等于放纵了鹿。”喋喋不休,嘈聒不已,学生的5分钟练笔全给老师练嗓子了。  

       ★老师有口头禅:“明不明白?”一节课不下20次。  

       ★重复学生的答话。如教学《水》一课,师:“水平常住在哪里?”生:“在大海里,在江河里,在小溪里,在池子里。”师:“哦,在大海里,在江河里,在小溪里,在池子里。那么,他怎么在宇宙中旅行呢?”等学生回答后,老师又重复学生的答话,每次答话都有两次反复。  

       ★教学的过程中,组织学生进行辩论。如教学《白鹅》一课,老师为了追求热闹的效果,在结课时问学生:“看到这只白鹅,你最想做什么?”做什么的都有,其中有拿来烧着吃的。老师立即组织学生讨论:“这只白鹅是炖着吃好吃,还是烤着吃好吃?”学生乱成一团,也热闹非凡。  

       ★入课不明就里。如教学《桥》一课,老师问学生:“今天有校长,主任,级组长,普通老师来听课,他们应该按什么顺序进教室?”学生非常势利:“校长──主任──级组长──普通老师。”这一问什么用意,课后我问执教老师,答曰:“为了理解课文中洪水面前有序撤离。”有序撤离?有序的“序”是按行政级别的么!  

       ★教学古诗《泊船瓜洲》,老师想告诉学生,理解古诗,遇到不懂的词语,可以看文章后面的注解。就这么简单,却变成了三次对话。师:“学古诗词,遇到不懂的词语,怎么办?”生:“查字典。”师:“可以,还可以怎么办?”生:“看参考书。”师:“也行,还能怎么办?”生:“问老师,问家长,问同学。”人家就是不看下面的注释,急得老师跺脚。三次对话,花去时间2分钟。  

       还有,反复读书,毫无目的。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如果老师们有兴趣,不妨端个凳子坐在教室里一个月,你会发现,课堂中无效教学多得惊人。  

       怎样才能避免课堂中的无效教学呢?仅以上述七例为例,谈谈我的看法。  

       例1最好办,下次做灯片,站在学生的座位上看一看就能避免。  

       例2、例3、例4属于教师的不良习惯。一旦涉及习惯,改起来就比较费力。有一位专家说:“一个人要改掉一种习惯,至少需要连续21天的艰苦努力。”例2中,老师不习惯课堂静下来,出于敬业,他要不断提示,将自己的智慧输入学生的耳中。熟不知,这样的教学打乱了学生的思路,有的只是制造了几十个“复印机”,复印老师的话而已,全无独立与创新。例3.例4是一个人的说话习惯。有口头禅,重复别人说话的人,在生活中常有。但如果你是教师,此刻又站在课堂上,这样的习惯就不被允许,一定要改。你想想,一堂课就40分钟,20句“明不明白”至少要占用10分钟吧,多可惜。重复学生的答话更是浪费时间,有时候答话很长,你又每句重复,一堂课能讲几个新内容呢?再说,课堂犹如文章,应该是流畅连贯的,语言重重复复的文章谁愿意看呢?重重复复的课堂讲述会让听课的人进入听觉疲劳,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没有效率。困难的是,有这些不良习惯的教师往往不自知,他们会惊讶:“我有这样的行为?”这个时候,最好的办法是录影回放。所以,有这些习惯的教师,最好每堂课自录,下课后,反复回放,在每个教学流程处精简语言。  

       例5、例6应该是教学设计出了偏差,教学设计属于之前讲的备课范围。备课出问题,课堂就无可避免地出现无效教学。所以,教师一定要潜心研究文本。于永正老师学问够大,硕果够丰,可他说,他每上一课,必先读课文不下十次,再看相关的资料,最后才是教学设计。难怪于老师对教材的把握那么准确,见解那么独到。当下一些老师,备课不读课文,备课不看教参,凭空驰骋。课堂上就天马行空,信马由缰。例5和例6这样的教学,如果让选文作者听到了,不气死才怪呢!都教学什么呀,越教越乱!  

       例7是年轻老师的教学行为,大凡有这类情况的老师多半缺乏经验。以后备课备详案,课堂中哪句该说,该怎样说,都写在教案里,再练多几遍,以致背下来。这样的备课,我更愿意称它为“背课”。经验不足的时候,这个法子很奏效。坚持五年下来,教学一定长进不少。剔除了无效的教学,你的教学就剩下“有效”两个字了。  

       在教学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,列举种种“无效教学”,似乎给一线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,但是这种压力并不因为有人提出来才存在,事实上,它长期压在一线教师的心头,所以,专家教授的撰文指点那么被热盼,名家名师的开课示范那么被热追,教师们苦恼着自己的教学无效,期盼着哪时教学能有效,哪时是高校。列举种种无效教学,希望能助人一臂之力。 


咨询留言
姓名:
电话:
咨询内容: